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清风文苑

散文作品一等奖:一顿饭

来源:市纪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刘主席,可‘逮’着你了,今天一定要上我家去吃这顿饭!”

  一大早,桃源县泥窝潭乡龙门垭村村民解立之就跑到了泥窝潭乡政府,找到乡人大主席、分管烟叶种植的刘云刚说了上述话,原来是种了二十多年烟叶的解立之,为了感谢乡政府分管烟叶种植的刘云刚和县烟草公司的技术员对自己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想请他们吃顿饭,请了多次,就是未能如愿。这天,他要妻子在家做饭准备,自己则天不亮就来乡政府亲自接人。

  66岁的解立之,从1985年就开始种植烟叶,一直把自己的6亩责任田种一茬烟叶、插一季稻,取得了很好的收成。在多年的种植烟叶的过程中,他家与分管烟叶种植的刘云刚、县烟草站的技术员小汤等经常打交道,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年从烟叶面积的规划,到烟田翻耕起垄、育苗洗苗到采收烘烤的每道工序,刘云刚和县烟草站的技术员都会到田间地头、到每家每户来查看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解立之家当然也是经常去的地方。

  一辈子靠插田为生的解立之,对当初政府号召他们种烟叶很是想不通,认为放弃种粮食而种烟叶,他们就没饭吃了。即使政府的工作人员一再强调种烟的好处,表示负责种烟叶的技术指导、随时提供种烟服务,可很多群众还是半信半疑,也对种烟叶因技术缺乏而渺茫。勤劳的解立之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试种烟叶。没想到,他种了那几亩烟叶后,政府的领导和负责种烟的技术人员真的隔三差五来指导和服务,尽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但指导和服务都及时到位,这让他很放心,也开心,心想自己种烟一定会有好收成的。

  这第一年,解立之完全是按技术员的指导按部就班,他按技术员的指导种、烤出来的烟叶,受到了技术员的高度称赞,质量达到了上乘。买烟叶的收入,更令解立之兴奋不已,居然是种田收入的近三倍,而且种烟不影响插稻,稻谷的产量也提高了。解立之心中暗自感谢政府的号召、感谢技术员的指导!

  从那以后,尝到甜头的解立之每年就种一茬烟叶、插一季稻,都取得了很好的收成,并积累了丰富的种烤经验,还指导其他村民改种烟叶,并形成了很好的习惯。可前年7月的连续暴雨天气,使解立之的几亩烟叶遭受了严重的灾害,损失也不小,政府的工作人员和技术员又来适时指导和安慰。大热天的,他们跑了这家又跑那家,踩了这田又踩那田,有时坐也没坐,连茶都没喝一口,这让受灾后伤心不已的解立之感到无比安慰,内心也有几分愧疚。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种烟的感想和收获,解立之总想找个合适的方式表示感谢,感谢政府的指导和关切,便想请他们到家里吃顿饭。

  刘云刚在泥窝潭乡政府已工作十多年了,分管烟叶种植也近十年,对为烟农提供指导和服务早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加上分管的工作头绪多,特别是分管的道路交通、计划生育和综治政法事多而杂,突发事件也常有,实在太忙,也不忍心麻烦忙碌的群众,所以对解立之的多次请客都婉言谢绝了。

   这天,刘云刚本是要去种烟大户彭志勇那里去指导的,又还要到县武装部开会,还要与计划生育办工作人员商议有关事宜,仍很忙。见刘云刚犹豫的态度,解立之快人快语,放起了“珠连炮”:“起名接你吃饭,实际是我们自己吃呀,你背名!”“这么多年了,你们帮我们增产增收的钱,又何止一顿饭呀!”“你今天去了就是帮我解难,不去才麻烦,我会一辈子心里不舒服!”……

  见解立之一片真诚,又“穷追不舍”、“强制命令”, 刘云刚只得电话联系指导彭志勇,抽空去解立之家领这份真情……  (黄元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