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纪检人手记 >详细内容

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 | 红绸布里的《黎明点滴》

来源:清廉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老家的红漆书架上搁置着许多书籍,有我上学时读过的课本,有在长沙学画画时购买的名家摹本,还有些早已记不清是何时收藏的小说和杂志。总之,不管它们怎样的泛黄、陈旧,我始终像宝贝一样保存着,尤其是书架正中间平放着的那本用红色绸布包裹着的诗文选《黎明点滴》。

f0c920ed9c1c4bcbb6a86267aa377cc4.Jpeg

伯外公的诗文选《黎明点滴》

书是我的伯外公沈立人所著,扉页用钢笔工整写着“虹孙存阅,外公赠,2001年5月”这几个字。赠书那年,他85岁,我16岁。

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农村女娃儿,在当时,甚至往后几年,其实并不能领悟书中情感。如今,再次翻阅品读时心境是如此的不同。今年是建党百年,若伯外公还在世,我肯定也会向缠着区里其他退休老干部一样,央求他跟我讲过去的故事吧!

小时候,常听母亲念叨起与沈家的渊源。1918年,伯外公的父母亲因工作无暇顾及年幼时的他,便请来我母亲的娭毑代为照顾,就这样老娭毑、伯外公及我外公在一起生活了8年。1926年,青年丧夫的老娭毑担心因战乱再次中年丧子,便带着我外公落脚至常德市安乡县安康乡……

这位与我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老人,却以亲人的方式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

铭记历史,传承红色。记忆中,与伯外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8年的7月,那年我小学毕业,他已离休。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心中免不了胆怯,伯外公见状便自当导游,带着我与母亲登岳麓山,游爱晚亭,参观长沙烈士公园,尽力拓展我的视野,丰富我的课外知识。闲暇之余,他教我写字,看我画画,还会跟我讲许多的红色故事:毛泽东、蔡锷、夏明翰、杨开慧……让小小的我心里种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

以身作则,勤学传家。“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伯外公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他关心时事,即便是退出领导岗位后,也坚持着每日读书读报听新闻的好习惯。老花镜不中用,就使扩大镜;扩大镜不好使,就听广播或要求家人在身边朗读。他关心党史工作,经常伏案审定党史著作,审核党史资料,并带病口述或亲自撰写了大量的回忆文章。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倡导并发起成立长沙诗社,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宝贵贡献。

两袖清风,一心为公。“从教从政一身正气”“为国为民两袖清风”……这是同事、友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伯外公工作一辈子的真实写照。

“憨”。甘愿过艰苦、简朴的生活,却毫无保留的将祖传的珍贵古董、字画无偿地捐献给国家;“正”。别人有困难,他从来都是鼎力相助,慷慨解囊,却从不容许子女以他的名义向组织伸手。“清”。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念念不忘党风廉政建设,嘱咐家人自己身后事从简。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伯外公经受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严峻考验。

2010年2月27日上午,电话得知伯外公去世的消息,我不由得泪如雨下,脑海中一遍又一遍浮现出在一起时的画面—— 他拉着我的手问我家中的情况,托我向我父母及同样已年迈的外婆问好;他偷偷把钱夹在送我的书中,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他岣嵝着背,坐在书桌前,用放大镜专心看着报纸……因有孕在身,我没能见到伯外公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母亲从长沙吊唁回来后告诉我,伯外公走得很安详,他静静躺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就像睡着了一样。我明白,还没来得及报答,却已无法再相见。

不知觉中,伯外公已离开了11年。这十一年间,我从一名山村代课教师考到正式编制,再到后来成为一所农村小学副校长,直至今日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正在一步步成长着。伯外公对党忠诚、信仰坚定、待人和气、清正廉洁、关心时事、喜好读书的好习惯、好作风、好品格将永存在我的心中,鼓励我、指引我坚定前行。现今,以而立之年的我也已接过年迈母亲的接力棒,在守护好《黎明点滴》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伯外公的好作风,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西洞庭管理区纪委监工委 陈虹)

 

注:沈立人同志生平(1916年3月15日-2010年2月27日)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革命队伍;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地下党长沙县支部书记、长沙县委委员、长沙县委书记、长沙市工委书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长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统战部部长、财经部部长、长沙市副市长、长沙市副市长兼政协长沙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长沙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长沙市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