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纪检人手记 >详细内容

纪检人手记

我家有把“戒尺”

来源:汉寿纪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为教师作出了解读。教师天职便是言传身教,为学生解求学之惑,解人生之惑,正所谓“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而我恰恰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楷模”家庭,我的父亲在18岁的时候接过了我太爷爷手中的“戒尺”——一块木条。在我儿时的印象中,这把“戒尺”好像一直在我身边,我调皮的时候,不爱学习的时候,“戒尺”总会无声无息的提醒我它的存在。

38年如一日,父亲把他人生中最好的时光献给了教师这个岗位,兢兢业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他研究的课题多次在省、市、县获奖,并多次被评为汉寿县“优秀教师”,因其在教育事业上的突出贡献,2008年被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记“二等功”。

在有些人看来,我父亲作为一名教师无疑是成功的,偶尔也会有人向他询问成功的秘诀,但是在我父亲心里,比起这些荣誉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收获与成长。父亲平时比较严肃,但是一旦站在讲台上授课,他又变得滔滔不绝起来,手中的“戒尺”也变成了“教鞭”,不厌其烦的叩打着黑板,为台下学生详尽的讲解着,这个时候的他有点唠叨。

我上学后,我家住进了学校的公租房,房子很小,挤不下一个像样的桌子,于是晚上经常能看到父亲在办公室给学生做辅导,等学生回家后他又继续一个人在办公室办公。有一次我不禁委屈地问我父亲:“为什么你总是陪你的学生到很晚,而很少陪我?”父亲回答说:“因为我是老师,他们也是我的孩子。”有时候会有学生家长带着礼品来我家做客,每次父亲都会很热情的接待,但这些礼品父亲从来都不予接受,让家长带回去,用我父亲的话说:“教孩子读书是我的本职工作,孩子学习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些礼品不能收。”这个时候的他非常坚决。

我想,父亲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坚持原则的处事态度,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记得在我大学毕业的那年,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我,工作常常不顺心,在经历几次求职的挫折后不禁有些自怨自艾,这个时候父亲就会告诫我,做人要有“戒”,处事要有“尺”。在我进入纪检队伍后,父亲又常常告诫我,要踏实工作,要严守纪律,要亲近群众,要心中常留一把“戒尺”。父亲如是说的,我也如是做的。记得去年暑假,一名学生家长来我家拜访父亲,当时父亲出门办事,就由我来接待。随后这名家长表明来意,因为他儿子今年高考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就想办“谢师宴”,邀请我父亲赴宴。了解到这名家长的来意后,我就跟这名家长说:“传道授业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想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一声真诚的‘谢谢您!’就够了,宴请实在是没有必要。再者,国家早有明文规定,教师不得参加‘谢师宴’,让老师踩着红线吃宴席,菜肴再美也品不出滋味。”经过一番沟通,这名家长打消了办“谢师宴”的念头。事后,我跟父亲说起这件事情,父亲对我的做法非常赞同,还带着微笑说:“每到暑假的时候都怕接到家长的电话,每次遇到宴请都要费尽心思找理由推脱,现在你能这样做,我就轻松多了。”我想,这个时候的他有些欣慰。

“戒尺”是木板,是教鞭。它在手中,更在心里。在我学习惫懒的时候,父亲就用手中的“戒尺”鞭策我;在我调皮顽劣的时候,父亲就用手中的“戒尺”惩罚我;在我人生迷惘的时候,父亲手中的“戒尺”指引着我。人心中要常留一把“戒尺”,读书的时候校规是“戒”,学习是“尺”;步入社会后,司规是“戒”,业绩是“尺”;而现在,纪律是“戒”,群众则是“尺”。(汉寿县纪委审理室 熊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